中文系(珠海)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顺利举办

Body
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,4月19日上午,我系举办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系内初赛。竞赛由系主任助理贾智副教授主持,系主任朱崇科教授、黄子平讲座教授、周建渝讲座教授担任评委,许树妙、王治田、刘杰助理教授参赛,部分青年教师观摩学习。
赛前,贾智副教授致辞,他表示,中文系(珠海)一直积极搭建教师相互学习和展示平台,希望通过本次教学竞赛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改”,助力我系教学质量提升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。
竞赛分成教学方案设计、课堂教学两个部分。参赛教师秉承匠心独运的精神,紧扣教学目标,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,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元素,展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、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。
刘杰助理教授讲授《中华元典研究(二)》第一讲“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中‘古文’与‘古文运动’”。从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展开,刘杰老师以“什么是古文?什么是古文运动?”两个问题引入课程内容,通过对比《滕王阁序》和《送孟东野序》分析骈文与古文的起源、发展及文体区别。刘杰老师还以“为何没有骈文运动”设问,用朱光潜《诗论》中艺术对称的自然倾向解答疑惑并引入古文运动面对的阻力。王治田助理教授讲授《中国古代文学史(一)》中“南朝文学”,以《登池上楼》为例分析了谢灵运在南朝诗歌史乃至晋宋之间诗歌史上的地位。
王治田老师从诗歌创作背景切入,以文本分析法讲授谢灵运作品特点及作者仕隐之间的纠结。最后,王治田助理教授通过对《登池上楼》的抒情结构的解读,指出谢灵运的从“玄言到咏物、从玄言出发回到玄言”的诗学史意义。
许树妙助理教授讲授了《古代汉语基础》课程中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选段。她以《战国策》成书背景引入战国时期,从而引出“游说之士”的概念。许树妙老师在文本分析中提出“‘触詟’还是‘触龙’”与“‘揖之’还是‘胥之’”两个课程重点,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印证推论得出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应为“触龙”与“胥之”,并引出“二重证据法”概念和方法。
教学展示结束后,三位评委专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,从课程设计、教学内容、授课逻辑、语言教态、教学特色、思政元素等方面指出问题并给予细致指导。评委专家一致认为,此次参赛教师准备充分、授课内容丰富,教学水平高,展示了我系教师教学特色和水平。经评委公正的评定,许树妙助理教授荣获初赛一等奖并将代表我系参加全校决赛,刘杰助理教授、王治田助理教授荣获初赛二等奖。
最后,朱崇科教授总结道,教师应对教学有三方面的要求:一要精准传授,完成课程内容;二要传递学术兴趣,使课程生动有趣;三要升华内容,将锤炼思维、过程方法与品行价值传递给学生。朱崇科教授寄语青年教师应继续提升教学能力,教学无止境,永葆热忱心。
本次教学竞赛为我系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学习的平台,有利于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,达到了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改的目的。未来,我系将继续加强课程教学管理,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持续提升学系教育教学质量。
文案:彭娟 摄影:王浛聿
初审:王颜玉
审核:朱崇科 陈彪
审定发布:郑华